《光明日报》:与真理同行、与时代同步




文章来源:人民文博
百份红刊见初心,线上共读缅英魂
为纪念邵飘萍殉难96周年,人民文博特别策划“线上共读红刊”活动。
活动将以通俗生动的方式与您共读《红刊:穿透纸背的力量》一书,本书作者为牛贯杰、秦天骄、王启睿,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,为您讲述从1914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的进步红色报刊,共同回望革命报人“文以载道”“新闻救国”的伟大征程。
本期《红刊共读》栏目将带大家了解《光明日报》。
因历史需要而诞生
有这样一份报纸,它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的身份问世,更是将报纸文字改革为横排版模式的先行者,现如今,它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——它就是《光明日报》。
但是,人们或许仅仅只是知道它的名字,却不知晓它伴随着新中国走过的七十多载风雨岁月的故事。
《光明日报》创刊号
《光明日报》是一份因历史需要而诞生的报纸。1949年4月,在亟须团结一致来争取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时期,作为华北地区颇具号召力的大报《世界日报》,却时常刊载一些有着负面影响的新闻。
因此,改革迫在眉睫,斗争一触即发。就在此时,中共中央指示中国民主同盟负责接收并改造《世界日报》,使之成为统一战线下的机关刊物。
接到指示后,报社很快便完成了改组。1949 年6月16 日,这个原本普通的日子也因《光明日报》而不再平凡,报纸开始了崭新的起点。“光明”二字饱含希望,正符合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前景。
传递光明
团结一致,建设民主新中国,这是光明日报所要向全国人士提出的一点希望......光明日报虽然由中国民主同盟负责创办,却主要是为各革命阶级服务,为各民主党派服务,为各人民团体服务。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报纸应有的精神。
——《光明日报》创刊社论
报纸的读者定位源自毛泽东主席的设想。1948年,毛泽东在西柏坡曾与胡愈之商谈,设想“办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”,《光明日报》的出现,便是对这一构想的践行。
毛泽东为《光明日报》创刊题词
既然面向知识分子,文化教育便成为《光明日报》的重心所在。不同主题的专刊版面,成为了各领域专家大显身手的舞台。如,学者费孝通主持《大学》周刊、著名经济学家沈志远主持《经济周刊》、中国民俗学家钟敬文主持《民间文艺》等等。
50年代中期,《光明日报》作为活跃思想界的有力推手,抛出了许多关于新中国发展的问题,1978年《光明日报》又率先发表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》的特约评论员文章,这都彰显着《光明日报》刻在骨子里的独特基因——重视对于问题的探讨。
《光明日报》发表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》
一份报纸,几代报人,七十多年光阴?!豆饷魅毡ā纷跃跫岢值车牧斓?,坚持与真理同行、与时代同步,团结、联系、引导、服务知识界,在政治建设、理论创新、道德引领、教育启迪、文化传播、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,这张与共和国同龄的报纸,正以勇立互联网时代潮头的姿态,向着自己的新使命与新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。